生动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021-11-12 10:55:25    来源:

  生动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艺海观澜)

  叙事性强、节奏感好、贴近受众的短视频,由小见大地将“大象北行—生态保护—文明中国”的叙事线展现出来,让世界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去年春天,一群来自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亚洲象开启了长达一年多的漫长旅程。它们一路穿森林、跨红河、越农田、访民居,受到海内外关注。前不久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一部6分钟的纪录片《“象”往云南》,讲述了大象这段历时17个月、总里程3000多公里的“奇妙旅程”,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画卷。

  其实从今年5月开始,这群北行的大象就已经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网红”。野象监测预警团队用无人机拍摄的影像材料被截取成一条条短视频,第一时间在网上更新分享。人们可以随时跟进大象的行踪,有了一直“在场”的沉浸感。而在整个事件中,大象行程和行为的不确定性,又产生了悬念,吸引人们持续关注。

  也正是这一条条有趣的短视频,让更多人注意到大自然赠予的这场邂逅。通过短视频,我们看到大象排着队有秩序地走入河流;它们会用鼻子拧开水龙头喝水,也会为了一袋玉米打架;当贪玩的小象不肯从泥潭里出来吃饭时,象妈妈只好用力拖其出坑……这些短视频将大象可爱的瞬间进行重新剪辑,有的还配以大象第一人称的旁白进行解说,而鲜艳的花字、通俗简明的说明更贴合互联网受众的观赏习惯,让人饶有兴趣地一条接着一条看下去。其中,最受网友关注的是野象睡觉时的全家福视频。无人机先对准广袤的森林,而后镜头俯拍聚焦到一片空地上:7头大象整整齐齐卧倒在地,不时摇着尾巴,中间的小象还撒娇地抱住妈妈的大腿,周围一片宁静。在人们的日常认知中,大象在野外多站着睡觉,以便危险来临时能够快速行动。而视频中,大象却是无所顾忌地躺着酣睡,这或许正是它们一路无忧的外在体现。真切的视听语言配上文字讲解,令人隔着屏幕就能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神奇和有趣。

  这些短视频在发布的同时也会通过标题和文案设置议题。“为什么大象要往身上扬泥土?”——这是为了驱赶蚊虫。“为什么大象要离开栖息地?”——由于我国对野生动物的有效保护,亚洲象在近年来数量翻倍,超出了现有栖息地的承载能力,于是到保护区外觅食……人们通过观看短视频,刷新对大象习性的认知,同时更加了解了云南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看到了中国在生态保护上的种种努力。议题设置增强了互动性,网友不仅积极参与到传播、讨论当中,还自发创作出更多的内容产品,比如梳理大象活动的轨迹路线,集纳大象的尴尬瞬间,甚至还在网上为每头大象征集名字。虽然这些用户生产内容比较零散,没那么精致,但原生态和在场感大大增强了传播的趣味性、多样性和真实性。

  这次事件最具戏剧张力的是动物与人类、与现代环境的冲突。野象越界闯入人类活动区,面对他们的“无意破坏”,人们该怎么办?短视频并没有回避这些问题,把镜头也对准了被大象踩扁的汽车、破坏的农田,让人们看到镜头里萌萌的野象实际上破坏力极强,进而勾勒出“人象平安”背后当地政府和百姓所付出的努力。“看,护林员正在桥上撒香蕉,希望大象能从这里走。”在当地村民自发拍摄的短视频中,人们看到大象快乐旅程背后的一整套支援体系:省、市、县、乡、村五级协同预判预警,防止象群向人员密集区移动;护林员、森林消防队、特警等组成的“守护团队”24小时不间断保驾护航;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险的覆盖,减少了村民的经济损失。首次迎来大象的村民们看到一片狼藉的农田时,包容而平和,表现出对大象的友善态度。

  短视频体量轻巧、反应迅速,能够把丰富的场景、充满戏剧性的情节和令人动容的细节直观呈现。在这场“大象北行”偶发事件中,监测象群的影像素材被剪辑成叙事性强、节奏感好、贴近受众的短视频,信息与情感相互交织,由小见大地将“大象北行—生态保护—文明中国”的叙事线展现出来,让世界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编辑:王禹】

关键词:

上一篇:喝上放心水 日子更甜美
下一篇:创历史新高 11月1日—11日全国处理47.76亿件快件